首 页       图片新闻       检察要闻       本院动态       典型案例       检察风采       图说检察       视频展播       党建专栏
今天是: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本院动态    
· 前检·案件质效提升|乌拉特前旗人...
· 前检·案件质效提升|公益诉讼为...
· 前检·三个规定|乌拉特前旗人民检...
· 前检·队伍素能提升|乌拉特前旗人...
· 前检·检讯|两市五地检察机关共建...
· 前检·检讯|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
法律文书    
· 最高检:以高质量法律政策研究赋...
· 最高检:以高质量法律政策研究赋...
·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课题...
· 做实案件质量评查提升法律监督整...
· 如何理解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
·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典型案例    
· “两高”发布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典...
· 2025年检察听证典型案例
·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商品犯...
· 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 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 最高检发布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检察理论
数字检察赋能“三个管理”高水平开展
时间:2025-01-03  作者:  新闻来源:最高人民检察院  【字号: |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最高检党组提出,切实把检察管理从简单的数据管理转向更加注重业务管理、案件管理、质量管理上来。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全面落实“三个管理”是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需要用心答好的新时代检察课题。检察办案从人工到智能、检察管理从繁复到简约、社会治理从浅表到深层的重大转变表明,数字检察成为赋能“三个管理”的有力方式。

数字检察助推“三个管理”高效落地。“三个管理”虽各有侧重,却紧密联系,共同构成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工作的科学管理体系。业务管理注重检察工作的宏观研判,案件管理聚焦案件流程的规范完整,质量管理检视检察办案“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虽然“三个管理”内涵不一、侧重点不同,但从司法实践来看,业务管理是案件管理的宏观运用,案件管理是业务管理的微观基础,质量管理贯穿业务管理与案件管理全过程,在互为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基础上,它们相互嵌合、不可分割。数字检察能够以数据为媒、技术为要,借助数据无形、网络互联、传输高效的特性,设计出“三个管理”接续进行、穿插往复的路径,搭建起“三个管理”同向促进、反向助推的桥梁。

数字检察通过检察业务进一步数据化赋能业务管理。业务管理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检察业务趋势、特点等进行分析研判。目前,全国检察机关统一运行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案件的基本信息和抽离的基础数据得以留存流转,检察办案质效分析也据此展开。“一取消三不再”后,系统数据将会最大限度地还原业务细节、体现情势变迁、反映工作成效。基于此,将电子卷宗、审查报告、法律文书等信息量大、涵摄面广的资料进一步数据化,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高效提取关键数据、整合同类信息,便捷生成专项图文报表及分析报告,深度挖掘隐藏在海量法律文书中的业务情势变迁、工作走向,为业务导向调整和检察决策的作出提供了更加充分有效的保障。比如,重庆市检察院以数据流整合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为思路,开展核心业务数据化、场景化,创新推出“渝优管”“渝优治”等多个数字化应用,主动对接数字检察、数字重庆,建设数字检察驾驶舱,有效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数字检察以管理精细化和闭环化赋能案件管理。案件是案件管理的主要对象,强化对案件本身及其流转情况的掌控,对于保障个案规范、类案统一具有基础意义。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监控,数字检察视角下的案件管理强调完整性、精细化和准确度。一方面,数字检察构建了不同类案“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遵循类案办理的规律,根据繁简分流、退查补侦、线索移送的不同规程,分类设计受案、分案、承办、结案至归档的闭环管理机制。另一方面,数字检察构建数据差异、流程断点及结构矛盾预警机制。案件管理的结果导向是高质效办案,过程导向是数据准确、流程完整、结构协调。利用前后校检、自动比对、问题示警等技术,将办案数据、流转过程等要素纳入数字监管的视野,实现数据失真、流转失序、进程迟滞等异常问题的即时示警。比如,重庆市合川区检察院深化数字赋能,创新配备智慧档案库房一体化管理平台,通过3D建模技术,整合了智能密集架控制、环境监控、安防消防、视频监控等多项功能,同时进行智慧化升级和技术联动,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定期查看平台、接收平台异常数据,便可对档案设备、环境状态、人员出入库等情况24小时不间断智能管控,打造了以数字档案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高效便捷利用为目标的数字档案室体系。

数字检察以评案和管人相贯通赋能质量管理。案件质量是检察工作的“生命线”,是办案高质效的直接体现。当前,把控案件质量最主要的方式是案件评查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换言之,评案和管人是贯彻质量管理的一体两面。借力数字技术,可以在评案和管人双管齐下的局面下,将评查结果与责任分配精准对应。比如,在审查方式运用上,探索“人工+智能”形式的每案必评。类型化案件评查的内里节点,数据化案件评查的具体场景,提炼总结案件评查的业务规则,研发案件质量智能评查的分析模型,将办结的海量案件全部纳入评查范围。一般案件实行智能审查为主、人工审查为辅,对疑难复杂案件、重大敏感案件及标注异常案件开展专项人工复审,在促推案件应评尽评的同时压减资源消耗,节约司法资源。在审查结果运用上,实现激励与惩戒的对应落实。规范信息填录,保障数据留痕,准确回溯瑕疵与不合格案件指向的案件承办、检委会决策等异常环节,精准复盘引致瑕疵、错案的不当考量并开展司法责任追究。此外,把案件质量评查结果作为个人评先、部门评优、各级院评比的重要参考,以提升案件质量评查的示范性和权威性。

[作者分别为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检察官。本文系重庆市人民检察院2024年度理论研究重大课题《数字检察发展趋势及一体化运行机制研究(CQJCY2024A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日报  正义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检察院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 电话:12309 邮编:0144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