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片新闻       检察要闻       本院动态       典型案例       检察风采       图说检察       视频展播       党建专栏
今天是: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本院动态    
· 前检·检讯|芳华待灼 初心向检
· 前检·案件质效提升|凝聚司法合力...
· 前检·检讯|检徽闪耀 爱心传递—...
· 【第六届新时代检察宣传周】加强...
· 前检·七一特辑|乌拉特前旗人民检...
· 前检·检讯|6.26国际禁毒日——健...
法律文书    
· 数字技术赋能检察侦查提质增效
· 立法守护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行稳致远
· 构建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 最高检: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 完善证据转化规则?做实知识产权...
· 最高检:坚持实践导向,推进中国...
典型案例    
· 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
· 第五十六批指导性案例
· 第五十八批指导性案例
· 最高人民检察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
·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
· 最高检发布“高质效办好毒品案件 ...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前检·诚信以点带面 助力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整体推进
时间:2024-10-11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近年来,随着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识的不断提高,与之针对的保护措施、设施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但仍存在保护工作落实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通过积极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督促主管部门严格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在推动人民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文物、文化遗产的依法保护。

阴山文物是全区文化瑰宝,依山而建的古长城遗址更是反映当时中华民族历史的活化石,已被列为省级、国家级保护文物。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严格落实长城保护专项行动,深入大山,探寻古长城遗址。但由于“点断”式分布且长年受风沙侵蚀,风化破损严重,部分遗址已无法看出原貌,辨认困难,团队人员只能沿山行进,逐一排查。山虽高,路虽远,行则必至,通过多次实地勘察、无人机航拍取证、调取文物档案以及询问当地村民,共调查古长城遗址62处,发现线索7处。该7处问题线索,普遍是因监管力度不足和没有健全完善的保护机制,导致了承载着我国悠久历史文化见证的重要载体被严重破坏。在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后,行政机关对检察建议中提出的各项文物保护缺位情况制定专门的整改措施,并针对在文物保护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建立健全了古长城遗址的保护措施和巡查机制。同时,通过持续监督和沟通配合,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与行政机关构建了“检察公益保护+文旅行政执法”的新保护模式,形成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共识、凝聚了合力,使传承中华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珍贵文化文物资源得到了更加全面有效的保护,上述问题情况现已全面整改到位。

除实体文物外,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象征,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精神的传承。承载河套灌区“总干精神”的界碑、界桩便是其中之一,一代巴彦淖尔人通过手推、锹挖、肩扛,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将乌加河彻底清淤,完善了河套灌区农业灌溉水利系统,形成了如今的“总排干”。该工程之巨大,影响之深远,都是史无前例的,不仅使河套灌区的灌溉面积增加了数倍,缔造了今天的“塞北粮仓”,从中也形成了“敢想敢干、苦干实干、干好干成”的总干精神。但由于文物保护单位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承载着河套灌区“总干精神”的界碑、界桩被擅自拆除和损毁,使河套灌区文化遗产面临灭失的风险,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发现该线索后,通过公益诉讼职能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行文物保护主体责任,加强与水行政部门、灌溉部门及属地政府的联络配合,积极履行对河套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和宣传职责,使艰苦创业的巴彦淖尔“总干精神”得以世代传扬。

下一步乌拉特前旗人民检察院将持续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践行“双赢多赢共赢”司法理念,改变就案办案的传统思想,以点带面,通过个案办理促进检察机关和各行政单位的联动和沟通,帮助和督促行政机关建立更加完善全面的保护机制,共同探索治理“新模式”,以尽职担当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日报  正义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检察院
    地址: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 电话:12309 邮编:014400
    技术支持:正义网 ICP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